父母都希望孩子爱上阅读,因为阅读就好比一种生存技能,所有已知和未知的东西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,所有迷茫和孤独的日子都能与书为伴。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?下面奥乐奥新一代乐教园为大家解析一下。
一、多读纸质书
真正的阅读,是读纸质书,真正的经典,也藏在纸质书中,纸质书的品质就在于长时间的内容沉淀和筛选。
虽然现在有广播、手机、电子书等新兴媒介,但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过大,内容广而粗糙,没有像纸质书那样经历了写作、修改到编辑成书。
从传播学信息接触的角度看,纸质书属于视觉媒介,因为要占据视觉,相对更需要专注。所以热爱阅读的孩子,会培养出更强的专注力,这对于孩子专心上课听讲和静下心来做作业都是有益的。
二、书没有“课内”“课外”之分
阅读就是阅读,它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,和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、大人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样重要。
除了学习所需的书之外都叫“课外书”,隐含了“课内”重要、“课外”不那么重要;“课内”优先、“课外”靠后的意思。
所以现在开始,就把“课外书”三个字,从家庭语汇中清除出去,也从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中清除出去。
让孩子潜移默化地理解阅读的美好,而不是学习成就之外好不重要的一件事,或者上学之外多出的不得不做的新任务。
三、不做计划,不设目标
“散步式读书”是最有乐趣也最有收获。孩子不需要设定任何功利性的阅读目标,否则兴趣全无,阅读成了任务。所以不要要求孩子读什么书,或者不读什么书,让孩子自己选择他要读的书。
在阅读这件事上,大人越放手越好,不硬给孩子做计划定目标,不硬给孩子推荐“好书”,而是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随意读。
长期以往孩子们会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,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逻辑,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、丰富的阅读世界。
四、读书不“讲书”
孩子对图画有天然的理解能力,如果只有图画,没有文字,就让孩子自己“读”,如果有文字,而孩子还不认识字,就由爸爸妈妈来“读”,照本宣科地读,把书上的文字原原本本地读出来,不要做引申、不要做引导,让孩子自己去理解。
惯于被“讲”书的孩子,从书中得到的东西会越来越少,甚至根本丧失自己从书中获取养分的能力,父母都要从阅读引导者的角色退回阅读辅助者的角色。
五、参与孩子的分享和讨论
不要主动给孩子讲书,但在孩子主动提起书里的话题时,积极主动地地参与讨论。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否幼稚,都不批评、不否定,只作为平等的讨论参与者,贡献自己的看法。
当孩子表现出和大人讨论、分享的兴趣时,爸爸妈妈把自己当成孩子,积极投入讨论是给孩子最好的反馈。你会发现,孩子天马行空的联想,比你所能讲的,实在是丰富得太多太多。
著名作家麦家说过:“读书的长度是需要锻炼的,当你每天多增加一点阅读量,你自然会习惯,你的人生就会慢慢变得厚实,你的内心就会变得生动、善良、细腻、美好。”
爱读书的人会发光,有了书,就等于有了未来,当孩子们爱上了读书,也就走进了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