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研究调查报告指出,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。调查发现,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.5%,是成人的2倍,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,儿童不合理用药、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严重。
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,隐藏的是不合理、甚至是错误的用药。孩子的身体是脆弱的,一旦用药不当,轻则病情加重,重则致残甚至死亡。
那么,儿童该如何合理用药?日常用药又存在哪些误区呢?下面奥乐奥新一代乐教园分享一下儿童用药的常见误区,以让家长提高警惕,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悲剧。
误区一:用果汁服药
很多家长用果汁给孩子送服药物,或者吃药后立即给孩子喝果汁、吃水果。这其实并不好,因为果汁中大多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,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一些药物提前分解或溶化,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,影响药效。
另外,在酸性环境中,有些药物的副作用还会增强。国外临床药理学家已经确认,有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。因此,建议使用温水送服药物,服药与喝果汁、吃水果时间最好也间隔1小时。
误区二:喂药时加糖
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服药或为掩盖药物的苦味,常常在服药时加些糖。其实,这种服药加糖的方法是不科学的。
糖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铁、钙等元素和杂质,一旦与药液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相结合,就会起化学反应,这不仅影响药效,而且危害健康。
因此,家长要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,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药并给予表扬,尽可能让其主动吃药。
误区三:吃胶囊剥去外壳
胶囊的外壳有它存在的意义,不仅仅是区分“外形”。用胶囊装的药一般都是对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,或者是口感不好、容易挥发、在口腔内容易被唾液分解、容易吸入气管的药。
把这些药装到胶囊里面去,是为了保护药物的药性不被破坏,同时也保护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。因此,服用胶囊时建议整粒吞服,不要剥开服用。
误区四:给孩子吃成人药
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成人药,并按成人剂量减量使用。其实,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,按成人减量给儿童用药是不科学的。
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,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发育还不完善,肾脏、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,所以用药时要考虑孩子的生理特点,切不可将大人的药给小儿随意服用。
儿童专用的药物,从病理、副作用和口感上都更加适合孩子,有些药物确实没有儿童专用的剂型,这时候应该让医生来判断能不能给孩子用。
误区五:滥用抗生素
滥用抗生素将增加抗生素耐药的几率,导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,抗生素不再起作用,因此,要避免抗生素的滥用。
但在就诊时,医生若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生素,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,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。
用药不当会引起一系列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,因此如何正确评估孩子是否需要服用这些药物,要交给专业的儿科医生来进行评估,切不可给孩子盲目用药。